一方是着急恢复生产的企业,一方是等钱治疗的伤者,但因还未进行伤残鉴定,不知道伤残等级无法确定赔偿费用。3月23日,在远安法院法官转变思路创新办案下,一起可能要经历二年诉讼的纠纷,在不到二十天的时间内就彻底了结。
年12月,某装饰公司承包了一家科技公司的房屋装饰装修工程,将其中的墙体改造工程分包给常年从事装修工程的王文(化名)进行施工。
这期间,王文不慎从近10米高的跳板上跌落,花去医疗费20余万元,后期还要进行伤残鉴定和继续治疗。年1月,王文出院后,装饰公司同王文对赔偿事宜多次协商不能达成协议。科技公司得知情况,停止向装饰公司支付工程款,要求其停止施工,解决纠纷后才能够恢复施工。
年3月,装饰公司诉至远安法院,请求确认同王文签订的《墙体改造工程分包合同》有效,并希望法院组织调解,尽快解决双方纠纷以便恢复生产。
“如果进行确认合同效力和今后的赔偿两个诉讼,可能要经历一、二年时间,企业和个人都拖延不起。”承办法官了解到双方想法后,建议双方在各自律师参与下,对王文的伤残等级和后期治疗费等问题向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咨询,根据咨询情况预估赔偿数额,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协商。
3月23日,庭前调解中,王文的律师根据向司法鉴定机构咨询的结果,估算王文因本次事故产生的全部损失大概有60余万元,要求装饰公司赔偿损失不少于30万元。装饰公司对此不认可,双方僵持不下。
承办法官结合有关法律规定和双方实际情况,详细分析了双方在本次事故中的过错和责任,指出王文对事故的发生承担主要责任,装饰公司承担次要责任。经过调解,双方达成协议,装饰公司赔偿王文25万元,双方的纠纷一次性了结。
来源:三峡晚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