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省媒体多次报道宜昌
8月19日《人民日报》
第20版
美了清江
凌春杰
清江,因水色清澄而得名。它从湖北利川的齐岳山麓汩汩流出,经七个县市汇入长江,从一条小小溪流汇聚成汤汤大河,滋养着沿岸儿女。
大多时间,清江是恬静自足的,清波自泛日月光华,涛声隐含大山脾性。
时光如水。蓦然之间,清江在人们眼中不再单是一条河流,而被视为整体的流域。这一视野的转换,渐渐改变了它清瘦的身形。
清江首次开发,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隔河岩水电站的兴建。从隔河岩到渔峡口,滩涂隐没无形,激流趋于平静,近岸的山民移居。清江渐渐丰腴,木船卸下了桅帆,轮船来来往往,清江以其全新面貌,激荡起人们新的梦想。
后来,八百里流程又相继以水库水电为主导,在高坝洲和水布垭筑起两座电站,将清江中下游连接为一座巨大的水库。隐没于高山之下的清江,滩涂变为河床,变成又深又宽的库区。它的水又回归清澈。即便遇上暴雨山洪,也容得下冲刷而来的泥水。
丰腴的清江赋予大山新的转机,山民们依靠产业化渐渐致富,他们不再仅仅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雍容而秀丽的清江,依旧从容向东流淌,沉静中带着欢愉。
清江水产丰饶,却也一度受到污染。泡沫、塑胶和瓶子在波涛里沉浮,一圈圈污油给江面镀上一层褐膜。曾经的清江,不再清澈。
终于有一天,治理清江的大幕拉开了。从清江两侧到第一层山脊,划出清江生态保护区,将生态保护与人的发展并置,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一路沧桑的清江,迎来了重焕光彩的历史时刻。清江第一次得到休渔,渔民们领到了前所未闻的“船补”,他们的木船静静地泊在港湾,成为一道风景。渔民们主动撤除转移曾密布江面的网箱养殖。山里公路有了环保守护者,专门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置。山石树木,飞鸟虫鱼,仿佛长长松了口气,觉得呼吸顺畅了,生活安然了,青青的山,清清的水,又变为它们的乐园。
保山护水,回报的是好山好水。得到休养的清江流域,露出迷人的神采。清江人立足于观光旅游,塑造出融合自然与人文的新景观。
位于中游渔峡口的香炉石文化遗址,山水间潜藏着古代巴人的遗踪。武落钟离山、巴王洞、天柱山等自然景观变身为天然瑰丽的画廊,方山、仙人寨、麻池古寨、丹水漂流则是清江保护性开发带来的新人文景观。清江泛着青翠灵动,以其纯美曼妙,呼应游人对青山绿水的向往。
龙舟坪镇是清江下游一座颇具意蕴的小城。它依山傍水,临水而卧,下游高坝洲库区的蓄水,赋予它波光粼粼的清秀。走在城际江边,宽阔的亲水平台赏心悦目,清爽的山风沁人心脾。每到傍晚,斑斓的光影在水中摇曳,居民们三三两两结伴而来,流连于江畔的闲适恬静,直到日头渐渐消融于西山的夜色。
靠山保山,靠水护水。今天,这是大山里的人们和清江的相处之道。
8月19日
《湖北日报》头版头条
美在远安
记者张真真李济东通讯员孙明琴
山水之间,村舍古朴,房前屋后清爽整洁。盛夏时节,行走在远安乡间,乡村公路、绿道四通八达,各色花草与田园交相辉映。好一幅恬静悠然、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图景!
是造“盆景”还是扮靓全景?怎样抓眼前、谋长远?“土”与“洋”的味道如何调配?怎样以外力激活村民的内生动力?
远安县立足自身实际,不断优化发展目标和实践路径,探索建设美丽乡村的辩证法,交出了一份鲜活答卷,先后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
七彩美丽乡村——远安洋坪镇马渡河村。视界网吴星友摄
不造“盆景”要全景,半数村庄进行景区化改造
“远安乡村最大的特点,就是没特点。”远安县委书记张立新进一步解释说:“就是你到哪里都不会惊艳,但都一样干净、整洁、自然。”
美丽乡村建设启动之初,是重金打造几个重点村庄作为“盆景”,还是扮靓全域乡村?在远安有过讨论,也发生过争议。
经过充分调研后,县委县政府形成共识:美丽乡村建设,目的是让广大农民共享发展成果,而不是领导干部用来显摆的政绩。要以全域旅游的理念建设乡村、造福百姓。
摊开一张远安全域旅游地图,该县文旅局党组书记徐光斌说,远安已逐步形成了龙凤村、鸣凤山、武陵峡口三大乡村旅游片区,打造共公里三大旅游环线,并与全民健身步游道、马拉松赛道、风景廊道、自驾自助游道串联,将全县大多数村庄“连线串珠”,形成一座田园式大景区。
眼下,全县个村中,已有50个村实现全域景区化改造,达到半数,且正在不断增加。
美丽乡村,交通先行。近年来,远安累计投入资金13.8亿元,高标准建成公里生态景观绿道,村级景点路面宽度达5.5米以上,实现15户30人以上村民聚居地公路硬化全覆盖,全县农村公路养护率%,好路率80%以上。
作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远安基本实现了全域不见白色垃圾。今年以来,远安再啃硬骨头,历时半年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扫除”,累计清理彩钢棚多处,拆除废弃房屋、猪栏等21万平方米,治理污水沟渠余公里,乡村颜值再提升。
截至目前,远安累计创建省级以上生态乡镇7个,有国家级生态村2个、省级生态村34个、市级生态村82个。
延续过去放眼未来,尊重规律分类施策
百年古树,清凉古井,泥墙石屋。8月10日,一群群戴着遮阳帽的背包客,走在远安县茅坪场镇九龙村翟家岭的石板路上,三五成群在老宅前合影,拍下“乡愁”。
九龙村村支书杨锦说,这是一座有着多年历史的古村落,由于位置偏僻,青壮年大部分外出务工,村庄日益萧条。
近年来,该村引进市场主体,对保存完好的15栋石屋维修加固,力求复原室内外环境,并按照古朴、自然、生态的原则,建设特色民宿、星空露营地等旅游设施,引来众多游客“打卡”。
令游客称奇的是,这里翟氏祖辈多年前就立下族规:严禁伐木,违者将接受全族公审,杖击鞭打。每家添了新丁,都要种一棵树。生态环保理念延续至今,村里两人合抱之粗的冬青树就有上百棵。
“延续过去,更要着眼未来。”该县住建局局长高建平说,美丽乡村建设要谋“全景”,但不是每个村平均使力,而要遵循人口转移规律。未来二三十年,村庄人口多会向交通、产业功能完备的区域迁移,而部分村庄会因人口流失和生态搬迁自然消亡,如果平均使力,其结果将是一部分村庄建好了但没人住。
正在编制的远安乡村振兴概念规划,将现有村庄分为四类: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引导搬迁类。
高建平说,对于不同类型的村庄将分类施策。集聚提升类村庄一般规模较大,以发展主导产业为主;城郊融合类村庄靠近县城,以融入城镇为主;特色保护类村庄多为历史文化名村、传统古村落,以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为主;引导搬迁类村庄多为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以搬迁后整理为主。
“这片芝麻地就是我家老房子从前所在的地方。”河口乡樟树村村民刘祝明说,他所在的庙湾,原有11户村民,后来陆续到县城、集镇买房搬走了,只剩他这一户。
今年元月开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里连片的土房子被推掉,刘祝明也如愿搬到新家。经过复垦,昔日的残垣断壁,已变成了一片生机盎然的农田。
“外土内洋”,本色宜居
“美丽乡村,要有乡村气息,要有点‘土’味儿,不要建得像城市一样。”今年元月,张立新在旧县镇七里村检查工作时,发现主干道边铺着一段多米长的城市绿化草皮,当即劝导镇村干部。
就地取材不花钱、少花钱,绝不能花冤枉钱!这是今年远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定下的规矩。
该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办副主任冯孝宝说,县里在任务安排上注重“多做减法,慎做加法”,通过微设计、微施工、微管理,尽力守护原生态。全县在不少路边撒下当地的花草籽,自然生长;2.5元一株买下20万株小银杏树苗,每个村发放近株;村民房前屋后,则发放橘树、桃树幼苗。
8月7日至10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穿行远安多个乡镇,时时可见路边不知名的野花成片开放,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瓜果飘香。儿时乡村景象重现。
在鸣凤镇双泉安置小区,农房建设正火热进行。记者现场看到,与很多小区整齐划一不同,这里栋房屋全依山而建、随坡就势,坡上是树林,坡下是稻田,坡谷还有一条溪流潺潺流过。该镇党委书记曾凡涛说,这里由本土团队设计,房屋结构按远安农房特色,颜色选用泥土黄,屋架挑梁,屋脊起翘,两层房顶错落有致。整体上有乡土味,但又不失精致、大气。“面子”呈现乡村本色,“里子”则透出“洋”味,与现代生活方式和环保理念接轨。
走进双泉安置小区村民宋仕军家,房内铺着复合地板,网络、热水器、马桶、音响等现代设施一应俱全。“现在的生活质量不比城里人差!”打量着新居,宋仕军满脸笑容。
在洋坪镇凤凰村,一排排整洁的猪屋旁边,有一块长满美人蕉、香蒲的绿地。“这绿地下面是生物漫滤池。”该村村支书谭昌全说,养殖场和村民生活污水经三格式化粪池处理后,再通过生物漫滤池植物吸收分解,达标排放,“村民再也闻不到猪鸡粪的臭味了”。
外力激活内力,焕发澎湃动力
花林寺镇龙凤村有一个群山环抱的古民居群——庞家湾。以前这里不为人知,如今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拈花谷。每逢节假日,游客涌入这里整修一新的四合院老房子,享受时光慢流的乡村生活。
3年前,这里的房屋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当时决定改造成精品民宿时,不少村民不同意,认为动了老宅是破坏了风水。”龙凤村村支书薛明华说。
村“两委”让庞金林、庞玉琴两户党员作示范,引入市场主体将两家房屋进行改造,外墙涂上由糠壳、黄土、粘胶混合的乡土涂料,保留原有建筑风貌,屋内经现代化改造,焕然一新,不少人慕名前来游玩。
村民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都跟着动起来。原本在广东打工的村民庞铁成,特地赶回来装修老宅开办民宿。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责无旁贷。但是如果没有广大村民的积极参与,再好的政策也无法落实。”远安县委组织部部长王健飞说,美丽乡村建设,强化支部带头人、配好村“两委”班子是关键。年村居“两委”换届,远安县村“两委”平均年龄由45岁降至41岁,35岁以下村干部占28.2%。在村“两委”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乡村走上绿色发展和三产融合之路,不断拓宽增收渠道,激发了村民建设美丽乡村的内生动力。
九龙村翟家岭湾土道家农家乐老板翟凤英说,湾里旅游红火起来之后,她家每年收入近20万元,周边20多户村民都办起农家乐、乡村民宿和特色采摘。“各家都把房屋整得漂漂亮亮,环境好了,又有收入,谁还愿意离开呢?”
乡村美了,产业旺了,人才回流。今年,远安有百余名年轻人返乡创业,70多家企业、多名创客深入乡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施展才干。
今年上半年,远安共接待游客.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8%、12.6%。
8月19日
《湖北日报》头版
宜昌试行纳税人跨区自由迁移
记者雷巍巍、通讯员杨凯、陈尺
“原以为一套程序走下来要好几天,没想到全程不到1小时。”8月15日上午10时,从宜昌市西陵区迁至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的湖北陈守邦律师事务所,其负责人陈守邦在西陵区税务局顺利办完迁移涉税事宜。
8月起,宜昌市税务局在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启动纳税人跨区自由迁移试点,并将于9月1日开始在该市全面推行。据了解,这一做法在我省尚属首创。
纳税人因住所及经营场所变更到税务机关办理跨区迁移,以往纳税人按通常程序要“先清税、后注销、再迁移”,耗时费力;如今,办税服务厅发起的迁移请求可直达该市市局征管科,专岗专人快速响应,在系统内部变更主管税务机关,其涉税资格、发票信息和纳税申报义务全部保留,且自动延续至迁入地,可实现带税迁移、带票迁移,办结时间基本在1小时内。
宜昌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制度创新破解了纳税人跨区迁移老大难,可进一步激活经济活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纳税人满意度。
来源丨宜昌发布综合人民日报、湖北日报
编辑丨杨杨编审丨水仙
转载须注明来源
◆◆
推荐阅读
◆◆
#宜昌美景大家拍#
盛世峡江,壮美大坝。
图
Datou大头力量摄微博#宜昌美景大家拍#
宜昌发布投稿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