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4月8日的《北京晚报》刊登出了一条爆炸性的新闻,其内容是:清世宗雍正皇帝的清泰陵在整理发掘之中,已经证实清泰陵没有被盗挖,目前即将破土动工对清泰陵进行考古发掘,雍正皇帝死后的金头之谜即将揭开……
当天晚上一位年过七旬名叫夏鼐的老人看到了报纸上的这条消息,他看后十分着急,当即不顾天黑,连夜给国家文物局的有关领导打了电话,他强烈要求国家文物局暂停发掘雍正皇帝的清泰陵。这位夏鼐老人为何如此着急呼吁停止发掘清泰陵呢?其实这里面蕴含着一段中国考古界的惨痛教训。
曾经的考古惨痛教训使得清泰陵发掘被叫停
夏鼐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他曾出任中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之职,是驰名中外的考古学家,他除了是中科院的院士之外,还被英国、德国、美国等七个国家最高学术机构颁发荣誉院士称号,因此他也被人称为七国院士。夏鼐先生之所以叫停发掘清泰陵,还得从他亲身经历的年发掘明朝皇陵的惨痛教训说起。
年时,在历史学家吴晗先生和郭沫若先生的建议下,国家准备开始对明朝皇陵进行考古发掘并研究。
吴晗和郭沫若最初是计划对明成祖朱棣的明长陵进行发掘,作为历史学家他们都坚信明长陵内陪葬有完整的《永乐大典》,可以说一睹完整的《永乐大典》真容是每位历史学者的毕生所愿,所以吴晗和郭沫若都想发掘明长陵,一睹《永乐大典》真容。
可是当时的考古技术和设备都很落后,而且明长陵的地宫入口极为隐蔽,所以一时之间考古队的人都没找到明长陵地宫入口。
正当考古队寻找明长陵地宫入口时,却传来了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的明定陵地宫出现坍塌的现象消息。
因此考古队决定先放弃发掘明长陵,先从发掘明定陵开始,拿明定陵练手艺,练好了再继续发掘明长陵。吴晗和郭沫若为了顺利发掘明定陵,特意请来了夏鼐,由他带领考古队发掘明定陵。
可也就是接手明定陵发掘任务之后,让夏鼐毕生都十分后悔,因为由于当时的考古技术比较落后,还有就是当时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不强,所以导致了在明定陵被发掘之后很多珍贵文物没有得到完善保护,以至于让这些出土文物风化而“见光死”。
明定陵的发掘也使得墓中很多珍贵文物被损毁不少,这也算是考古学界的一大损失,这让夏鼐此后既后悔又惋惜。
在明定陵被发掘之后,吴晗和郭沫若又建议继续发掘明长陵还有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唐乾陵,不过有了明定陵的惨痛教训之后,国家也就驳回了吴晗和郭沫若两位先生的建议。
历经了明定陵考古悲剧的惨痛教训之后,国家痛定思痛,出台了对古墓文物的保护政策,国家规定以后拒绝一切主动发掘古墓,以后只对被破坏或已被盗挖古墓进行抢救式发掘,而这项古墓文保政策一直持续至今。
既然国家已经出台了古墓文保政策,那为何还会在年时准备对雍正皇帝的清泰陵进行发掘呢?
其实这一切还得从河北文物局在进行文物巡查时发现的清泰陵地宫盗洞说起。
清泰陵发现的地宫盗洞引发了考古发掘
清朝皇陵其实总共分为四处地方,第一处地方是位于现今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的清永陵,新宾县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时的老巢赫图阿拉老城所在地,在清永陵中埋葬的是历代爱新觉罗氏的祖先。
第二处地方是位于清朝的盛京现今沈阳的清福陵和清昭陵,清福陵埋葬的是清朝开国皇帝清太祖努尔哈赤,清昭陵埋葬的是努尔哈赤之子清太宗皇太极。清福陵、清昭陵再加上清永陵也被称为清朝皇室的关外三陵。
第三处地方是位于现今河北遵化的清东陵,这里面埋葬的皇帝就多了,共有清世祖顺治皇帝的清孝陵、清圣祖康熙皇帝的清景陵、清高宗乾隆皇帝的清裕陵、清文宗咸丰皇帝的清定陵、清穆宗同治皇帝的清惠陵五座帝王陵寝。
第四处地方是位于现今河北易县的清西陵,这里面埋葬的皇帝也不少,共有清世宗雍正皇帝的清泰陵、清仁宗嘉庆皇帝的清昌陵、清宣宗道光皇帝的清慕陵、清德宗光绪皇帝的清崇陵四座帝王陵寝。
这些清朝皇陵中就属清东陵被盗挖得最惨,先是年时,军阀孙殿英带领军队盗挖了乾隆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东陵,此后在年时当地的土匪王绍义和张尽忠又勾结清东陵护陵人后裔穆树轩二次盗挖了清东陵。
这两次盗挖,让清东陵除了顺治的孝陵没有被盗之外,帝陵和妃子陪葬墓基本都被盗挖一空。尤其是康熙的景陵和乾隆的裕陵被盗毁的最严重。
相比之下关外三陵和清西陵保存的就比较完好了,关外三陵保存完好主要是由于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还有爱新觉罗氏的祖先,都是遵循了满人的习俗实行了火化,并且几乎没有陪葬品,所以没有被火化加简葬使得关外三陵都没有被盗,保存的也非常好。
同样清东陵中顺治的孝陵没有被盗也是这个原因,顺治死后也是遵循满人旧俗实行了火化并且简葬,因此才幸免于被盗,清朝皇帝效仿汉人实行土葬加厚葬是始于康熙,所以康熙之后在清东陵的皇帝陵寝都被盗得很惨。
清西陵中除了光绪的崇陵被盗得很惨之外,其余帝陵都保存得很完好,地宫都没有被打开过。其实清西陵的帝陵能保存完好,还都得感谢雍正皇帝。
清朝皇陵分为东陵和西陵始于雍正,当初雍正本是在清东陵的九凤朝阳山选的陵寝地址,不过后来雍正让最信任的十三弟怡亲王胤祥复勘九凤朝阳上的地理情况时,胤祥发现九凤朝阳山格局不全且土质不好,属于砂土质,这种土质不适合墓葬,容易导致地宫渗水,因此雍正决定废弃九凤朝阳山重新选择墓址。
雍正派胤祥重新给自己选择墓址,胤祥则选中了河北易县太平峪永宁山为墓址,当时胤祥上书给雍正称太平峪永宁山为“乾坤聚秀之区,阴阳汇合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
太平峪永宁山让雍正十分满意,于是雍正就在这里开创了清西陵。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易县的清西陵整体都要比清东陵更加偏僻,这里人迹罕至,加上皇陵的地宫入口都十分隐蔽,所以确实要比清东陵更加安全一些。
清西陵中唯一被盗的就是光绪的崇陵,而光绪的崇陵被盗很可能是当年为光绪修建陵寝的工匠所盗。
年光绪的崇陵才修建好23年就被盗了,但是盗挖光绪崇陵的人身份却至今成谜,因为根据事后勘查,崇陵地宫根本没有遭到盗挖性破坏,这伙盗墓团伙就好像熟门熟路一样,很顺利地拨开自来石就打开了崇陵地宫,而清西陵其他的帝王陵寝则完好无损。
因此当时人都推测盗挖光绪崇陵的人应该是当年修建的工匠,毕竟崇陵于年修建完毕,距当时只有20多年,当时参与修建的工匠应该有不少人都在世,他们参与盗挖崇陵的概率很大。
不过诡异的是据后来披露的消息称,崇陵的陪葬品后来被一些不明身份的人拿到市场上变卖,而变卖所得的钱却用来购买了军需用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可以推断这伙盗墓分子很可能是被迫盗挖崇陵,他们所购买的军需很大可能是用来支援当时河北的抗日武装力量。
从盗挖崇陵的人来看,他们只盗挖了崇陵,并没有盗挖清西陵其他的帝陵,也算是盗亦有道。
所以整个清西陵除了崇陵之外都保存得完好无损,尤其是雍正的清泰陵是清西陵中规模最大,保存也最好的帝陵。
但是在年进行维护和巡查时,工作人员意外发现了泰陵的琉璃影壁上有一个旧有的盗洞,因此工作人员认为泰陵很可能早就被盗了,只是盗洞才发现而已。于是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对泰陵进行抢救式发掘。
鉴于泰陵已经出现盗洞,因此国家文物局批准对清泰陵进行抢救式发掘,并将考古发掘的日期定在年4月8日。
由于在民间一直都流传雍正是死于非命,是被文字狱案受害者吕留良的孙女吕四娘所刺杀,并且雍正死后脑袋被吕四娘割走,乾隆为了让老爹雍正保留全尸,给他造了一个金头下葬。
这个传说在当时民间传得十分广泛,因此很多新闻媒体都在第一时间赶到了清泰陵发掘现场,准备抓拍第一手资料。
可是在4月8日正式发掘这一天,考古人员才发现泰陵旧有的盗洞仅有两米多深,这意味着曾经有盗墓贼试图盗挖泰陵,但是由于某种原因没能成功,因此才留下了盗洞,而泰陵的地宫还是保存的完好无损。
既然泰陵地宫保存完好无损没有被盗过,那么泰陵也就不符合抢救式考古发掘,还继续发掘与否就成了问题。
正在发掘进程僵持阶段,《北京晚报》就在当天抢先报道了即将发掘清泰陵的消息。夏鼐联想到明定陵的悲剧,他深知以当时中国的考古技术根本不足以妥善保存清泰陵地宫中的文物,与其让这些文物“见光死”,不如让它们陪伴雍正继续长眠地下。
所以夏鼐紧急向国家文物局反映了自己的看法,叫停了对清泰陵的发掘。就这样泰陵旧有的盗洞被彻底填好,随后国家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通知》,在其中要求必须严格履行考古发掘工作审批手续,必须严格执行不主动发掘,只进行抢救式发掘的文物和古墓保护政策。
于是幸运的雍正皇帝躲过了成为出土文物的命运,至今三百多年,雍正的地宫都没有被打开过,他和嫡妻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还有心爱的敦肃皇贵妃年氏三人依旧平静如初的躺在泰陵地宫中。
写在最后
因此以现在国家对古墓和文物保护的严格措施,雍正的泰陵地宫也不会被打开,泰陵地宫至今三百多年没有被打开,自然也就无法对外开放。
国家开放的只是以前已经被盗挖的皇陵地宫,就比如光绪的崇陵地宫现今是完全开放的,像雍正的泰陵地宫这样保存完好,自然是不可能对外开放的,可以说雍正的泰陵地宫从前不会开放,以后也不可能对外开放,国家也不会主动打开泰陵地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