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中寄语广大青年,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高校作为强农兴农的“国之重器”,在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肩负时代使命,近年来,三峡大学充分发挥科研和人才优势,深入一线解难题,服务乡村促发展。越来越多的三大人俯身在中国的大地上,践行着“强农有我”的铮铮誓言,推动“科技力量”成为乡村振兴“最大增量”,以实干书写着乡村振兴“论文”的新篇章——
科技兴农,从一粒“种子”开始。宜昌作为白酒大市,却没有栽种高粱的传统,酿酒原料长期靠从外地购进。为此,三峡大学研究团队历时10年培育出“宜优9号”矮秆高产高粱新品种,一举填补了湖北省无酿酒高粱自有品种的空白,既可满足当地白酒企业对原材料的需求,又能通过‘品种+基地+酒企’模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不仅积极冲锋在“填补空白”的科研一线,聚焦宜昌当地的优势特色产业和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如何将柑橘这个“小果果”培育成致富“大产业”?三峡大学也用实践交出了优秀“答卷”。年,学校生物与制药学院积极对接湖北省远安县玉玺柑橘种植专业合作社,揭牌成立产学研合作基地,瞄准当地产业发展所需要攻关的痛点和难点发力,给当地以柑橘为主要经济作物的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效应,为助力乡村振兴写下生动注脚。
前人砥砺奋进,后辈也当仁不让。接过“接力棒”,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就成为三大学子追梦圆梦、实现理想的大舞台。今年年初,学校级校友、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生药堂"负责人王皝因种蘑菇遇难题发布的“求助”短视频,一度爆火网络,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央媒报道,全网曝光量达到上亿次。
热搜之下,三峡大学生药堂团队的创业背后的故事也浮出水面。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生药堂团队建成了三峡彩云菇种植深加工及销售一站式产业体系,至今已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建立20余个三峡彩云菇种植基地,总面积达多亩,惠及余人,极大地助力了乡村产业。该项目还于年亮相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活动,并得到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的高度评价。
这样的故事并非个例,同样出彩的还有由三峡学子组成的鳝益农团队和云智牧技术研发团队。
依托专业技术和自主研发,鳝益农团队突破了鳝鱼的人工繁育技术,实现了鳝鱼的科学繁育,为宜昌市长阳县佑溪村摸索出一套立足于当地特色的发展模式——“肉牛-牛粪-蚯蚓-有机肥-黄鳝”养殖模式;团队还建立了国内一流的黄鳝授精、产卵、孵化生产技术集成系统,使鳝鱼苗的繁育成活率由一般养殖户的20%提高到了95%以上,具有养殖密度大、可以周年养殖等优点。
针对草原轮牧、现代畜牧业养殖以及野生动物防护,云智牧技术研发团队研发了电子围栏(草原管理型和野猪防护型)、数字围栏、放牧机器人、畜用可穿戴智能设备等一系列产品,已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宜昌市秭归县九畹溪镇仙女村完成试用,并拟在仙女村四村落林缘和农田交界处设立长度约10公里左右的综合型野猪驱离系统,可保障亩耕地不受野猪损坏。
……
乘着建设农业强国的时代春风,一个个胸怀爱农情怀的三峡学子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把“青春汗水”洒向“希望田野”,在田间地头上解民生、治学问,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中茁壮成长。
放眼未来,“三农”向好,全局主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已迈出坚实步伐。三峡大学将继续矢志走在“强农兴农”的前列,努力奏响助力乡村振兴的更强音!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