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清晨,远安县嫘祖镇真金村滴水成冰、绵延迷雾。吃过早饭,72岁的陈忠训像往常一样,坐在自家经营的杂货铺打理货品。这时,店门口出现了一个人,令陈忠训脸上闪过一抹久违的光亮。
这个人叫宋继勋,是陈忠训数十年的老“粉丝”,不用多说,陈忠训知道,宋继勋是想听他的戏了。
“桑树弯弯叶儿圆,姊妹们采桑忙不闲……”随着锣鼓声响,陈忠训家二楼逼仄简陋的舞台瞬间热闹起来,他和徒弟李长祝、乐手张国泽共同为宋继勋唱了一段自己的新作《龙凤会》。
尽管有店要看、有田要耕,还得照顾肢体二级残疾的老伴儿,陈忠训仍满怀热忱地活跃在皮影戏台——属于他的方寸天地。“忙,是一种认可。”在粉丝面前,陈忠训忍不住怀念起曾经“红极一时”的演艺生涯。
上世纪50年代,不满十岁的陈忠训爱上了皮影戏,他拜在“偶像”李文教门下,开始模仿他的一招一式、一板一腔。
也是在那时,他学会了用黄板纸制作简易皮影,将村头的旗子扯下来当幕布。放牛是他最惬意的时光,因为他可以练习他最爱的皮影戏,不受拘束,天马行空,想到哪唱到哪。
年,跑了20多年“龙套”的陈忠训,正式接过李文教的衣钵。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过,村民的文娱需求开始萌芽,陈忠训火遍了十里八村。他和皮影戏班子里的另外三人,成了嫘祖镇文娱圈“四大天王”,圈粉无数。
正月唱灯戏,三月唱祭祖戏,五月唱端阳戏,八月唱中秋戏。当时的嫘祖镇,无论是婚丧嫁娶、祝寿乔迁,村民们都习惯请一台皮影戏来热闹几天。
每个月,他有20多天受邀在外演出,一场演出长达8个小时,“菜单”里的三四十个剧本,全都烂熟于心,《韩信挂帅》《包公赔情》《陈敬师搬兵》……金戈铁马、才子佳人在陈忠训演绎下宛若重生。
持续了十年的高光时刻,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日渐式微,陈忠训开始闲下来,空闲的时候,只能摸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皮影聊以慰藉。
这70多件皮影人物,都是陈忠训亲手用牛皮雕制的,“整整用了三张牛皮。”可谓是陈忠训家“镇宅之宝”。从制作皮影、创作剧本到操作念唱,他是这门传统艺术少有的集大成者。
陈忠训团队仍会接到一些景区和民俗展会的邀请,去给观众上演一波“回忆杀”,他乐此不疲,不遗余力地将皮影展现给新的观众。
年,陈忠训被评为市级非遗传承人。去年,他在嫘祖镇望家小学收了12名学生、3名老师为徒,目前均能独自登台演出。
“希望能有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