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宜昌,有一座城叫沮畔幸福城

湖北日报记者汪蕾通讯员王丹史迎利可依

9月19日上午9点多,空气澄净,秋意渐浓,远安县嫘祖路航天社区的机械厂小区里,老人们三三两两,在楼下小花园散步,草地里的一处沙池,几名小宝宝玩得正欢,老有所安,幼有所乐,一派岁月静好。

但这片难得的城中绿地,在半年前,还是一片堆满垃圾和杂物的荒地,居民们从不踏足。老百姓意见最多的地方,就是一定要啃下的“硬骨头”。今年2月份,老旧小区改造的施工队来了,铲走黑臭的淤泥土,换上营养的种植土,铺上翠绿的草皮,装上崭新的石桌石凳,栽上连排的竹林,美丽的“口袋公园”从老旧小区里诞生。居民们都说,“在这里住了30多年,眼看着这里从垃圾堆变成公园,这样的暖心工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

去年3月,远安县全面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这个有着多年历史的楚文化发源地,逐步实现从“面子”到“里子”的焕新。全县上下从细节处着手,在薄弱处发力,施“绣花”之功,以“骐骥”之速,提高城市颜值,提升市民素质。

建立健全县级领导包联、单位包保、干部包户制度,整合4.9亿元资金实施29个重点民生项目,抓实推深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专项整治“马路市场”,定制推出“志愿远安”小程序,让“志愿红”遍布全县……时隔半年,当记者再次来到远安县时,强烈感受到这座美丽的县城,跑出文明创建“加速度”,行路通畅、出门见荫、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文明新风悄然盛行,市民的幸福感不断攀升。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远安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坚持“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全县居民的“大合唱”。下一步,远安县将继续立足全域创建、精致创建、特色创建,奋力实现“首创首成”的目标。

美丽的远安县城。

9个小区拆墙并院

老旧小区上演“变形记”

在远安县鸣凤镇东庄坪社区,有一个10年前建成的商住小区三吉花园,居民户,这些年大家都感觉“住在这个小区不太舒服,人多车多,上下班高峰,小区比大街都堵。”不少居民一度有搬家的念头。不仅如此,与三吉花园相邻的,还有8个没有物业公司的老旧小区,地不净、水不排、灯不亮、路不通,人居环境越来越差。

如何彻底解决这些困扰居民们多年的“老大难”,社区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拆墙并院,将三吉花园小区与周边12个老旧小区之间的围墙拆除,13个小区合并为一个小区。

居民们共同的家,能否实现拆墙并院,大家说了算!为此,鸣凤镇组织社区、小区业委会、小区党支部成员、居民代表以及包保单位负责人围坐桌前,共商三吉花园及周边小区的改造方案。几经讨论,大家认为:拆墙并院,把9个老旧小区打通串联起来,实行统一管理。随后,社区又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多轮入户走访,收集建议、集中投票,最终,9个小区的户居民一致同意“九合一”方案。

方案通过,立马开工,今年6月,鸣凤镇及社区联合住建部门、包保单位、建设单位陆续拆掉小区院墙,同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统一整修建筑外墙、路面、管线,完善排水系统、路灯、楼道灯、分类垃圾桶,以及停车位、运动场地、晾晒区域等基础设施和便民设施,还配套建设党群连心站、休闲娱乐活动室、青年文化角等便民场所。

如今“九合一”的新小区,变成户居民的幸福片区。目前,鸣凤镇正联合社区,准备引进一家物业服务公司,在“九合一”小区实行规范化服务,让居民生活得更省心、更幸福。

距离三吉花园小区仅几分钟车程的远安县原地税局小区,住在中、高楼层的33户居民,也过上了上下自由的舒心日子。今年2月,远安县出台了《远安县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管理办法》,地税局小区的居民们对此期盼已久。

家住四楼的一户居民告诉记者,“小区有3栋居民楼,每栋8层,别说老年人爬上爬下难受,年轻人也吃不消,安装电梯的补贴政策一出,我们立即组织邻居们投票表决。”最终,48户住户中有45户同意加装,4月份进场改造,8月底电梯安装完毕,30万补贴款也将于验收合格后一次性到位。

远安县住建局老旧小区改造专班负责人张军告诉记者,远安县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按照“花小钱、解民忧、惠民生、不浪费”的原则,征求居民的集中需求,深度谋划全县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项目,对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以小区内雨污管网敷设、弱电线路下地、强电线路整理、道路刷黑修缮和路灯、监控、消防、充电桩、道闸及绿化等市政设施建设为重点,全面改善提升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出行环境。

截至目前,年开工的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已完成个,正在实施5个,老旧小区改造预计9月底竣工验收。

焕然一新的远安县老机械厂小区。通讯员张军摄

轮椅上的“宜昌好人”

他的故事温暖一座城

远安的文明底色,不仅源自城市的颜值,更根植于市民向上向善的精神风貌。一个个平凡市民的爱心奔赴,最终汇聚成无穷的榜样力量,让远安成为令人向往的好地方。9月19日,记者来到远安县旧县镇七里村,采访了登上今年7月“宜昌好人”榜的张仕国,一位坐着轮椅上开小店的残疾人。

24年前的一场交通事故,让正值盛年的张仕国高位截瘫,生活一下子跌进深渊。在亲朋好友的照顾下,他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决定要好好活下去。他给自己定下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实现生活自理。他告诉记者,当时没有轮椅,他就拆了一辆自行车,找来几块铁板,请人焊了一辆轮椅,解决了行动不便的问题。

后来,他开始了艰难的康复训练,从卧床到上下轮椅,在经历了不知道多少次摔倒后,他渐渐能借助轮椅做很多事,穿衣洗漱、做饭、打扫卫生,都不在话下。在他的家里,记者看到,地面一尘不染,物品摆放整齐,很难想象这一位残疾人的家。

变故发生后的第八年,张仕国开始筹划他的第二个目标:喂养生猪,实现经济独立。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可张仕国硬是从最初的20头发展到最后出栏生猪多头。养猪的十年间,他年收入最高曾达到4万多元。

如今,张仕国开起了一家小百货店。虽然坐着轮椅,但搬放货物、借助火钳夹取高处的货品,张仕国驾轻就熟。由于行动不便,时常得到周围邻居的照应。张仕国为此心存感激,店内商品都低价销售,就为方便村民。

张仕国告诉记者,他特别感谢各级党委政府和残联的帮扶,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拉了他一把,尤其是远安县残联的家庭无障碍改造,家门口实施的坡道化改造,卫生间安装扶手、沐浴椅等,家里过道宽度扩建,张仕国说现在的日子越来越舒心。

从苦难中挣扎出来的张仕国,也没忘记帮助身边的人。在担任七里村村级残协专职委员期间,他经常看望残疾村民,上门宣传国家政策,并将自己的轮椅送给他们,鼓励他们加强锻炼。即使行动不便,他也总骑着残疾人代步车,帮独居老人换煤气、加工粮油。疫情期间,他还主动申请担当志愿者,带领周边群众纷纷加入疫情防控队伍。他的精神感染着身边人,也引领着一方文明新风尚。

在远安,像张仕国这样的身边好人,近年来不断涌现,温暖了一座城。除了大家熟知的“中国好人”易从梅,“板凳男孩”方宇翔外,还有先后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远安籍外卖小哥庄绍聪和远安县鸣凤镇解放社区居民向恒淼,担任村医55年、用脚步丈量村里每一处角落的洋坪镇村医张进年,连续48年为小学生、孤寡老人义务理发的河口乡张桥村村民陈宗敬……他们用自己的平凡善举将文明传递,也鼓舞了更多远安人见贤思齐、向善而行,成为远安源源不绝的精神力量。

在远安县鸣凤镇东庄坪村社区,一位老年志愿者正在给社区儿童上书法课。通讯员刘中一摄

为志愿团队提供阵地

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如果说中国好人、宜昌好人、远安楷模,是20万远安人的文明典范,那么活跃在街头巷尾的“志愿红”,也是一束束温暖的微光,汇聚成“炬”,共同守护自己的家园。

今年8月,在年宜昌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由远安县委宣传部选送的爱心天使“‘留声机’留守儿童合唱团”志愿服务项目,捧走一等奖。这个以留守儿童为服务对象,通过合唱训练、登台演出,志愿者对留守儿童进行全方位关爱的团队,是远安县众多志愿者服务团队中又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记者了解到,为了支持志愿服务组织开展活动,依托于社区打造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让志愿者有了“家”。9月19日上午,在远安县鸣凤镇东庄坪社区,记者看到了一派热闹的场景。一楼的文体活动室内,一位老人正在义务教大家吹奏葫芦丝,二楼的舞蹈厅里,63岁的张新和好朋友郭玲,和一群姐妹们正在排练艺术团的新舞《茶乡情歌》,她们排练结束后,其余几支志愿者团队,也将陆续聚集在此,开展不同类型的活动。

“我们都是义务组织大家跳舞,但以前没室内场地,都只能在室外跳舞,现在条件太好了,社区提供了条件这么好的舞蹈厅。”张新说,社区支持艺术团,大家也非常愿意为社区出力,只要社区组织活动,需要文艺节目,大家都争着上。

“我们现在的社区是2.0版本的,集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于一体”,东庄坪社区党委书记程云裳告诉记者,社区以前只有多平方米,现在有足足多个平方,虽然面积大了几倍,但他们仍然尽量压缩社区工作人员的办公面积,把尽可能多的空间留给居民们。

记者看见,社区里各个功能室一应俱全,未成年人活动室、书画室、纠纷调解室、心理咨询室、文体活动室……俨然一个小型的“市民之家”。程云裳说,以前居民来社区一般就是办事,现在都是志愿者进驻,召集居民们来一起学习、娱乐、谈心,感觉大家的关系越来越融洽。

在远安县鸣凤镇,将持续全域高标准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除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栖凤、东庄坪样板外,今后还将打造出更多的“升级版”,组建“9+N”志愿服务队,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境、扶贫帮困、关心关爱未成年等志愿者,让居民身边流动的“志愿红”越来越多。

湖北日报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4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