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度

最近和蔡师傅约定好跟他跑一趟车,主要是看一下车的性能,同时了解一下蔡师傅的用车环境。

蔡师傅是住在保康县内的一个小镇上,为了赶上蔡师傅的行程,必须提前一天从市区出发,乘大巴车到达县城,然后从县城打车去到镇子上。第一次从市区去保康县,从地图上看也就60-70km,但是坐上车以后感觉就不一样了。1点左右坐上的班车,差不多走了3个多小时才到。大巴车走了一段的国道,然后又走了一段的高速公路,并且过了几个隧道,最终到达了保康县城。到达地方后由于地形不熟,由于时间原因去到镇子上的班车已经停运,只能打车过去了,同样是跑了一段距离的高速,又跑了一段距离的山路,感觉跑了很远的距离。楼主个人是北方人,我们老家主要是丘陵平原,从县城到镇上开车一般也就走一个小时左右的国道就到地方了。现在在这个县城真切地感受到镇子与县城的距离好像有点远。

晚上到了镇上以后,和蔡师傅一起吃了一顿饭,且小酌了几杯。吃饭时蔡师傅给我讲起了他们这个镇子的历史。镇子称为店垭镇,位于县城东南部,又称“店子垭”,东交南漳县,西邻宜昌市夷陵区,南依远安县,北接本县马良镇,被称为县城“南大门”,同时又被称为“一镇临三县”的口子镇。“店子垭”三字的由来还有一段历史。相传,当年关羽坐镇荆襄,在巡视荆襄西南事物时,率队经当阳来到此处,在一家胡姓小店休息。关羽坐在窗边,问店主这条街名,店主答“老街”,关公随口吟出:“坐店子,饮小酒,垭口来风,极目楚天”,随即吩咐手下几下此处叫“店子垭”。从此,“店子垭”在这里代代相传,后来就成了“店垭”。店垭虽然是偏僻小镇,距县城较远,但因与外县毗邻,历史上商业比较发达,当地的蚕丝、大米、茶叶等有“垭丝”“贡米”“贡茶”之说,店垭更有“茶乡”的美名。

言归正传,蔡师傅主要做的行当是运输饲料,饲料从荆门市或其他饲料产地等地运回来,运距大约有公里。早上4点多起床,然后洗漱一番,4:45与蔡师傅一块汇合,正式出发。出了镇子不远就上到高速公路,然后一路高速跑到荆门市,由于距离远,跑到一百公里左右时蔡师傅与另一个司机师傅轮换驾驶,由于赶时间,车辆速度一般控制在90-KM/h的速度。跑了差不多3个小时,到达了饲料厂,把车停到提货点,我们才一起去到附近的小店吃了早餐。由于运输距离过远,蔡师傅每次都是提较多品种的货物且是满载,这样一趟下来可以赚个大几百块钱。差不多临近中午的时候货物已经装满,我们与蔡师傅找个地方吃了点中午饭,开始往回赶,由于车辆装载了货物速度自己就降下来了,速度控制在60-70KM/h,回到镇子上差不多将近5点,这样算下来算是整整一个对时。

在与蔡师傅的交流中了解到,蔡师傅差不多2-3天就得去拉一趟货,回来后一部分货是自己用,一部分是卖给附近的商户。由于还雇佣着一位司机李师傅,这一趟活儿下来,自己能净赚个大几百块钱;再加上自己平常在家里也养着一些牲畜,那么一年也能赚个大几万左右。虽然平常工作辛苦点,但是考虑到在自己家,平常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孩子,蛮幸福的。

其实像蔡师傅这样的人有很多,现在生活变得好多了。住在小镇上,镇上各类生活物资都非常充足像超市、商店、饭店、水果店等应有尽有。镇子上的年轻人不用出远门,在自己家乡就可以做些小活儿赚些钱,不用非要跑去大城市打工。钱可能赚得少一些,但是支出也不是太多,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

这样简单的生活,其实我们也是非常羡慕。工作虽然辛苦,但很充实;赚的可能有点少,但是乡镇消费也不高。每个人的追求不同,目标不同,对未来的期望自然也不同。

生活不易,活在当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1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