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转乾坤
纳福迎祥
告别庚子鼠,挣脱疫情缚。牛岁春入户,牛气满乾坤。公历年,中国农历辛丑年,也是十二生肖轮流值岁中的牛年。
牛年新春,由中国文物报社联合中国证券博物馆、天津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等46家文博机构共同策划推出《“牛”转乾坤纳福迎祥》专题展览。远安县博物馆从中精选了“生肖故事、牛族本纪、春牛耕地”三个主题,以图文形式,将与“牛”相关的文物艺术品图片奉展公众,期盼这些载拉托运,或雄壮威猛,或憨态可掬的牛儿们,能让您追忆起往昔岁月、乡土乡愁的那份美好,并在纳福迎祥的佳节喜庆中,汲取到勤奋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
01
生肖故事
十二瑞兽
02
牛族本纪
牛(拉丁文学名:Bovine),属哺乳纲,偶蹄目,通常特指牛科下属牛属、水牛属、倭水牛属、非洲野牛属和野牛属的动物。除极寒、极旱等极端恶劣环境外,牛在全球广泛分布,数量极多,与人类生活关系极为密切。
牛的共同特点是体质强壮,许多牛科动物雌雄均有角,角中空且不脱落,所以牛科动物又被称为洞角科动物。自然情况下,牛的繁殖率较低,一般一次怀孕只产一头牛犊,所以在古代,作为主要役畜的牛比较珍贵,也是财富的象征。
与人共守
白银景泰
狼洞沟牛形象岩画
·白银市博物馆藏
雅洞沟岩画位于景泰县红水镇红岘子村,分布较分散,多为凿刻而成,岩石表面多有风化、开裂、脱落现象。其中一处山顶部有一独主岩石,岩面较大,从上到下含有牛、羊,鹿围案,三者为一竖排。位于最上方的牛形象采用单线凿刘的方法,四肢较宽,身躯平直,背部有两个隆起,牛的双角向上望弯曲状,尾部较粗且上题,形似野牛。
根据出土的牛颅骨化石和古代遗留的壁画等资料,可以证明普通牛起源于原牛(Bosprimie-nius),在新石器时代开始驯化。多数学者认为,普通牛最初驯化的地点在中亚,以后扩展到欧洲、中国和亚洲。我国牛的驯化,距今至少已有年的历史,浙江余姚河姆渡和桐乡罗家角二处文化遗址的水牛遗骸,证明当时中国东南滨海或沼泽地带,野水牛已开始被驯化。驯化的牛,最初以役用为主。
18世纪以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消费需要的变化,除少数发展中国家的黄牛仍以役用为主外,普通牛经过不断的选育和杂交改良,均已向专门化方向发展。现代牛的生产类型可分乳用、肉用、兼用、役用等。
03
春牛耕地
据《广阳杂记》载:“地辟于丑,而牛则辟地之物也,故丑属牛。”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在机械尚未发明时,牛是农民的“拖拉机”,它极大地增强和延长了人的双手。古人所说的地辟于丑就是地辟于牛;所谓辟地,就是耕地。
早在春秋战国时,中国人就把牛用于耕田,至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创造了“代田法”使牛耕得到推广,牛的地位越发重要,位居六畜之首,成为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帮手。在长达数千年的农耕社会中,它是人们亲密而又善良的朋友,人与牛共甘苦、同劳作,寄托着人生美好安定的向往。时至今日,我国部分农村仍有用牛拉犁耕田的传统习惯。耕牛负载农耕文化的事象,亘古一脉,源远流长。
HappyNewYear
春风浩荡万物新,百花竟放山河锦!
远安县博物馆祝大家新年快乐,牛年大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