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是中部地区,为什么小年有腊月二十四,

北京中科白颠疯曝光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不知不觉一年又快过去了,周末这两天也是传统的“小年”。

由于祖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的朋友对于过小年的日子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

南方大部分地区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皖(包邮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

“小年”在我国历史悠久,宋代文献中已有相关记载,最早始于官方,逐步流传于民间。

可是,在我国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省份,它地处中部地区,东邻安徽,西接重庆。按理来说这个省份偏南,随大流的话,应在腊月廿四这一天过小年。

然而,该省份大部分地区确实是遵循腊月廿四过小年,但少部分地区却是和北方朋友一起,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过小年。

这个较为“特殊”的省份就是一更的家乡,湖北。之所以一个省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小年日期,其实是源自清宫传至民间的习俗。

那么,湖北地区的人们都是怎么过小年的呢?

腊月廿四(三)是小年,最早传自东汉,当时小年叫“小岁”。崔寔在《四民月令》中记载:“腊明日更新,谓之小岁。进酒尊长,修贺君师。”

真正意义上的小年风俗始见于宋代。当时,随着贸易的繁盛、经济的发展,大量新的节日涌现了出来。

周密在其《武林旧事》说:“禁中以腊月二十四日为小节夜,三十日为大节日。”

“禁中”,指的是帝王宫所,过小年是自上而下流行的官方性质的节日。

也就是说,腊月二十四晚上是小年夜,腊月三十为大年夜,如今我们说的大年三十就是由此而来。

宋代以来,传统通行“过小年”的日期一直是腊月廿四。但是,从清康熙年间开始,出现了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的习俗。

其原因是,清朝康熙年间开始:“停专祀,惟在十二月二十三日于宫中祀灶。”

雍正效仿父亲,选择于腊月二十三日在坤宁宫中祀灶。

官绅上行下效,纷纷于腊月二十三日祭灶。北京属北方,北方的百姓们也跟着改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了。

那湖北是中部省份,与北方地区扯不上太大的关系,为何还会出现两个不同的小年日期呢?

其实,清代时期,湖北各地过“小年”的日期差异是政治、军户、移民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譬如明清时期,军户营兵属于军府,他们祭灶的习俗肯定要跟着皇帝来,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清同治五年《远安县志》(远安县就是如今的宜昌市下属区域)中记载:“营署营兵均以二十三夜祀灶。”

“军三民四”的说法渊源于此。

另据同治六年《谷城县志》(古城县隶属湖北襄阳)载:“十二月二十三、四日‘祀灶’,设酒果、饧糖送神。”

同治九年《长乐县志》(长乐县就是现在的五峰县)卷十六载:“十二月二十四日,谓‘过小年’。土著则于十二月二十三日夜‘祀灶神’,客户则在十二月二十四日夜,谓送司命上天。”

上述清代史料明确指出了湖北一省之内,甚至一县之内,小年日期都有不同。

因此,湖北地区有两种过小年的日期,就这样从清代一直传到如今。

时至今日,湖北省中南部城市祭灶时间和过“小年”时间定为腊月二十四。鄂西北地区,如云梦、郧阳、房县、襄阳、枣阳市、宜城、光化则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既然湖北有两种不同过小年的日子,那在具体习俗上也会有些出入。

抛开常规的“祭灶”“粘糖瓜”“大扫除”之外,同治十三年《公安县志》载:“腊月二十四日,家家扫尘、会饮,名‘团小年’。”

同治四年《房县志》载:“十二月二十三日祀灶神。”

湖北郧阳区是十二月二十三日,“祀灶以雄鸡,曰‘送司命’”。

湖北松滋县则是“(腊月)二十三日,燔楮币,具茗送灶神,剉草杂豆置诸地,谓‘饲舆马’”;武汉江夏区则有“二十四夜焚纸马”的习俗。

这些都是清代湖北人过小年的特有习俗。

值得一提的是,湖北一些地区祭灶并不象征着过小年,“祭灶”对部分湖北人而言不是小年的最大特征。

如果说上述小年习俗还算正常,那湖北西部至江汉平原一带则在每年的小年夜有一种“鼠嫁女”的习俗。

旧时民间俗信在正月举行的祀鼠活动,亦称“老鼠嫁女”“老鼠娶亲”。

这一日忌开启箱柜,怕惊动老鼠。前一天晚上,儿童将糖果、花生等放置阴暗处,并将锅盖簸箕等大物大敲大打,为老鼠催妆。

第二天早晨,将鼠穴闭塞,认为从此以后老鼠可以永远绝迹。

鄂西许多地方每逢腊月二十四晚还在锅里点灯,名曰“锅灯”。仿佛红红火火,替鼠照明,实为恐吓、驱逐。

在鄂西的方言土语里,“嫁”还有使用法术捣乱的意思。不少地方传说,腊月二十四老鼠成亲,如果躲到磨子底下,还可以看见它们抬的花轿,听到锣鼓声响。

出现此种怪异民俗更深层次的含义是,每年冬春之际,正是鼠类繁殖的高峰时期,这个时候“送鼠出嫁,自家而出”,彰显了民众杜绝鼠患和避灾的迷信心理。

总而言之,湖北地区因交通便利,人员流动性大。有一种说法是鄂西北的民众其先祖多为山西、陕西等北方移民;湖北中南部民众的先祖多为江西移民。

五湖四海的人们汇聚于此,带来了各地不同的岁时节令习俗。

当然,过小年的日期差异、习俗差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仪式感和对美好的期盼,以及对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小年、除夕、大年初一,再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些节日既承载着新旧的交替,也寄托着人们对家的依赖与思念。

参考文献:

[1]清代湖北地区的“小年”,作者张彦林,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年04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39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