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先从蒯通说起。古今中外,排得上号的人精,蒯通绝对算一个,纵是惜墨如金的太史公司马迁也在《史记》里给了他足够的篇幅。要知道太史公可不是“李哥”或“李老”这样的感情名号,而是仅次于皇帝老儿比丞相还要大的大官,而且这大官只干一件事——专门记史。想要太史公记你一笔,真的好难好难滴呢。蒯通这个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平头百姓做到了。古今中外你能找出几个?
这位老兄不仅出身卑微,而且生不逢时。大概生于公元前年左右吧,一出生便赶上了乱世。他刚出生不久,秦始皇就驾崩了,整个朝野很快就遁入了乱乱乱的时代。庙堂上,太子扶苏,大臣李斯等柱国栋梁一个一个被赵高害死杀死,剩下的都是一群跟着赵高指鹿为马的混蛋,朝廷乱得一团糟。社会上,先有陈胜,吴广带领一帮死里求生的刑徒揭竿而起,从大泽乡一路杀过来,队伍越拉越大,闹得天翻地覆。紧接着又是刘邦,项羽率领一帮不怕死的蛮楚蛮荆问鼎中原,声势更加浩大,发展速度一日千里,直到这帮家伙把朝都改换了代之后还打了三年。普通老百姓在这种乱世里,命比纸还薄,虽然今晚还活着,说不定就看不到明天的大阳了。整个乱世,蒯通这哥们彻头彻尾地经历了,不但没死,而且毫发未伤,还声名鹊起。人精哪里都有,但精到这个程度,实乃罕见!
蒯通有一双”毒眼",还有一条“毒舌”,什么东东都能看远看透,死的能说活,活的能说死。你说厉害不厉害?当然厉害了!但这还不是这位老兄最厉害的的地方。这位老兄最厉害的地方可谓“神”了。他帮谁,谁就会如鱼得水,左右逢源。他帮过的人,都扬名立万了。而那些不听他话的人,下场都不好。
蒯通最开始帮的是武臣。武臣是陈胜手下的一员猛将。在秦二世刚登基元年八月,陈胜令武臣攻打赵地,拿下范阳县成了能不能拿下赵地的关键。
这可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城墙像山一样又高又厚,守城的部队训练有素,更要命的是姓徐的最高首长是个杀人不眨眼的主,不好惹。要是这个姓徐的主横下一条心来誓死与城共存亡,凭武臣的那点刀枪剑戟,要拿下范阳县,真的是痴人说梦。
怎么办?找蒯通老兄呀。蒯通来了,没要一兵一卒,就他自已一个人跑到范阳县里破城来了。
蒯通单刀赴会,径直跑了徐大县长面前自已介绍:"我是范阳的百姓,名叫蒯通。”徐县长当然知道蒯通的大名,况且兵临城下,形势很糟,有这么个人来了,总不是坏事吧。于是,徐大县长马上抱拳以礼:“久仰久仰,幸会幸会。”一番客套后,双方关系一下了近了很多。然而,徐县长内心的忐忑哪里逃得过蒯通老兄的一双毒眼。一阵寒喧之后,蒯通冷不丁地抛出一句:“县长大人,我是私下可怜您就要死了,所以才来表示哀悼呢”。
这话可刚好击中了徐县长的痛处,徐县长顿时面如死灰。蒯通老兄一见,暗道有戏,马上接着说道:“尽管如此,我又祝贺您因得到我蒯通而获得生路。"
徐县长闻言一喜,赶紧问究竟:"您为什么要向我表示哀悼呀?"蒯通说:"您做县令已十多年了,杀死人家的父亲,使人家的儿子成为孤儿,砍去人家的脚,对人施以黥刑,受害的人太多了。慈父、孝子们之所以不敢把刀子插到您的腹上,是因为他们害怕秦朝的法律。现在天下大乱,秦朝的政令得不到贯彻执行,这样的话,那些慈父、孝子们都将争先恐后地把刺刀刺到您的腹上,以报仇雪恨并成就功名,这就是我表示哀悼的原因呀。"
徐县长一听,对呀,都死到临头了,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这蒯通果然是高人呀,徐县长惊出了一身冷汗,态度也立马虔诚起来,立即向蒯通请教保命之策:"那您又为什么祝贺我得到先生就获得生路呢?"
蒯通见县长老爷被自已一步一步带进了笼子,知道自已这回吃定徐县长了。
于是,蒯通故作神秘而又关心地对徐县长说:"赵国的武信君派人前来向我询问他的吉凶祸福,我现在要去会见并劝说他。这对您来说,是一个机会呀。”
徐县长不明就理,在蒯通面前益发谦卑了。
蒯通解说道:“我会对武信君说,您若一定要战胜敌人后才取地盘,攻破城池后才占据城池,我觉得这样做很危险。如果采用我的策略,将不战而取得土地,不攻而占有城池,传送檄文就能够平定千里,这样可以吗?他将要问我:你的策略是什么?我趁机回答说,范阳县令本应整顿他的军队,守卫城池,奋起抵抗,但因怯懦怕死,贪婪而喜欢富贵,所以想首先向您举城归降。首先向您投降而您不给他恩惠,那么边地之城都将互相转告说,范阳县令首先投降而被杀。这样,其他各城都一定会据城坚守,难以攻取。为您打算,不如用黄盖朱轮的车子迎接范阳县令,让他在燕、赵的边界驰骋炫耀。那么,边地之城都将相互转告说,范阳县令先投降而获得富贵。这样一来,其他各城也一定会竞相投降,就像泥丸在山坡上滚动一样轻而易举。造就是我所说的传送檄文就能平定千里的策略。"
这话可谓说绝了!不但合情合理,句问说到了徐县长的心坎上了,而且话里有话,话里藏锋。意思是能救你徐县长的只有俺蒯通,而且机会只有一次,而且机会就在眼前,就看你徐县长想不想争取,想不想活命。徐大县长当然听懂了,听懂的徐大县长服了,开始还努力在蒯通面前打点官腔,听完蒯通这番话之后,不但官腔没有了,还连忙拜谢,并用自已最好的车马送蒯通出城。
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就搞定了一座城,换成别人做成这等奇事奇功,就已经厉害得了不得了,但对蒯通来说,凭三寸不烂之舌搞掂一座城实在是小儿科。蒯通又劝说武臣用一百辆车,二百名骑兵,以侯印迎接徐大县长,让徐大县长风光无限。燕、赵之地听说此事,纷纷向武臣投降。蒯通一出手,不用一兵一卒,仅凭三寸不烂之舌,一次就搞定三十多座城投降。武臣也因此载入史册。
蒯通帮的第二个大人物是韩信。“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韩信这能耐,其实是蒯通背后帮他之故。有蒯通的韩信一路凯歌,战必胜,攻必克。没有蒯通的韩信,连一个女人也斗不过,没蹦哒几下,就成了吕后毒计之下的冤魂。韩信临死时长叹道:“悔不该当初没听蒯通的话,才落到今天这个死在女人之手的下场呀!”人之将死,其言尤真,韩信的遗言,既是韩信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也是韩信一生的人生感悟。
也正是韩信的这一遗言,让蒯通差点丢了性命。
刘邦听到韩信的遗言后大惊失色:这世上还有这等人物?!这不是我刘氏江山巨大的隐患么?刘邦立即派人把蒯通抓来问斩。
蒯通很快抓到了,但已经疯了。然而,这个疯子与刘邦的眼神一碰,立即就醒了,成了正常人。阅人无数的蒯通一见刘邦那眼神就知道刘邦是个狠角,这种人面前是装不得的。
刘邦一声断喝:“蒯通,你知罪吗?”
蒯通当然知“罪”——
汉四年(前年),汉将韩信俘虏魏王豹,攻破赵、代,使燕国降服,接连平定三国,然后率兵向东将要攻打齐国。军队还没有过平原县,听说汉王刘邦已派郦食其劝降了齐国,韩信想停止进军。
蒯通却对韩信说:"将军您受汉王的命令攻打齐国,而汉王又另外派兼有暗探身份的使者单身前去劝降齐国,难道有诏书命令您停止进攻吗?为什么不进军?况且郦先生以一个士人的身份,乘车前往,凭三寸不烂之舌,而劝降齐国七十余城,将军您率领几万兵众,才攻下赵国五十多座城。当了好几年将军,反而不如区区一个儒生的功劳大。"我蒯通怂恿攻打已降的齐国,害得郦食其被齐王用开水煮死。这不是劳师动众和陷害贤良之罪么?
韩信攻下齐国后,不但不迅速挥师援助当时正在荣阳被围困的刘邦,迅速护驾勤王,反倒要刘邦封自己为齐王,逼得焦头烂额的刘邦不得不派张良前往,立韩信为齐王。而我蒯通却没有制止,这不是不臣之心和助纣为虐之大罪么?
特别我蒯通还反复劝说韩信自立为王,与你刘邦,还有项羽形成鼎足制衡,三分天下。韩信当时要是听了我蒯通的,哪还有你刘邦独享天下呀。这不是忤逆谋反,大逆不道之大罪么?
条条都是死罪,蒯通纵是长了一百个脑袋也不够刘邦砍的。但蒯通就是蒯通,没有吓晕吓尿,而是面对刘邦慷慨陈词:"狗总是要对自己主人以外的人狂吠。那时候,我只知道有齐王韩信,并不知道有您。况且秦朝丧失帝位,天下之人共同去抢,有才能的人首先得到。天下纷乱,人们都争先恐后地要去做您所做的事,只是能力不够,您能把他们都杀尽吗?"蒯通换了口气,接着说道:“再者,这些年来,我蒯通为了向您赎罪,自作自贱,天天过的都是疯子生活,苟活于世,也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当面向您讲清楚我的罪过呀。现在,我的心事了了,您要杀便杀吧。”
这是何等的辩才!既说明了自己当时的被迫无奈,又表明了自己并没有对刘邦不忠,还陈述了刘邦如果杀了自已将带来的恶果,还暗藏了自已对刘邦的敬佩和表明了自已对刘邦的崇拜,把刘邦的心理把握得分毫不差。字字铿锵,句句在理,听得刘邦怎么也找不到杀自已的理由。而且这一切都是在屠刀即将砍断脖子的一瞬完成的。蒯通之精,普通天下真的找不到第二个。
仅仅几句话,便说得刘邦泯了杀心,赦免了蒯通。同时蒯通也成了刘邦手里的一个烫手的山芋。杀又杀不得,用又用不得。刘邦不是一般的人物,自然有刘邦的手段。你小子既然这么烫手,老子就给你来个冷处理。蒯通捡回了一条命,却没有了工作,谁也不敢用他。这种百无聊赖的日子,一过就是十几年,直到刘邦,萧何等西汉的第一代领导人一个个逝去,蒯通才被启用,做了西汉第二代领导班子重要成员曹参丞相的幕僚。尽管此时的蒯通已是白发萧疏,还是帮助曹参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开创了西汉王朝的黄金发展时期——文景之治。
在刘邦冷处理蒯通十几年的日子里,为了打发日子,蒯通就写文章解闷,后来蒯通把自已写的文章整理成册,命名为《隽永》,这本书,成了中国历史上关于权变之术的开山之作和游说辩论的卓越范本。
蒯通继《史记》之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历史巨著,都给予了重要位置,篇幅也越来越大。蒯通,经过0年的风雨雷电和日月星辰的洗炼,已经成了一个历史符号和文化符号,散发出万世不绝的引人入胜的色彩,不断引起人们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
有人说蒯通如果有野心的话,称王称霸将不在话下。也有人说蒯通如果找对了主的话,肯定会拜相封侯。说得似乎都有道理。然而,蒯通却都不是。蒯通只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平民百姓。他既不想称王称霸,也没有那样的格局。他四处投靠,却没有封侯拜相的想法。蒯通只想通过出卖自己的智慧换碗饱饭吃,换碗好饭吃。这要求并不过分,但社会却没给他机会。就是蒯通也不他的真名,他的真名叫蒯彻,由于与汉武帝刘彻的名字犯忌,司马迁著史的时候便改成了蒯通。可见那时做一个普通老百姓有多难。
如果蒯通不是生于乱世,像他这样的旷世之才,肯定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立不朽之言建不朽之功德,至少也可以像晚他年的阮籍那样纵情于山水,快活如神仙,或者某一天也游乐到广武山前留下句“世无英雄,乃使竖子成名”的让人们两千年都猜不透的名言扬名天下。
蒯通一生都在与社会与人生抗争,跌宕起伏,惊心动魄,荡气回肠。蒯通竭尽全力,却没能改变社会,改变别人,甚至连自己也没有改变,直到社会甫定,乱局平定的时候,蒯通才迎来了他生命中的嘉年华。
是的,没有政治的稳定的国家平台,个人纵是聪明绝顶,也不可能有什么真作为。这便是人精蒯通留给这个世界的千年启示。这也是我们写关于蒯通文章的意义之所在。也就是说,我们写蒯通不是为了猎奇历史搏人眼球,而是为了阐释蒯通给予世界的千年借鉴。
做这样的工作还真不失时代意义,当下很多人确实在这个重大问题上迷失了自己,结果是害人害已,让人惋惜。
就在昨天,朋友圈就在讨论“是什么让马云销声匿迹了”,大家各抒己见,且不失价值。有人说马云的销声匿迹是马云的狂妄不羁;有人说马云太过“君临天下”,物极必反;有人则上升到了哲学的层次。说当马云的手伸向触及社会稳定的底线时,他就末路狂奔了。蚁服也好,鼓励透支,超前消费,向年轻人放贷也罢,在阿里巴巴让草根饮鸩止渴的同时,也攫取国家稳定的利益,利令智昏者自然逃不脱国家的惩罚。等等。其实,大家的意见都指向同一个要命的课题,这就是马云没有处理好自己与时代,与国家的关系。
正如《人民日报》指出的一样:“没有马云的时代,只有时代的马云”。马云错把平台当本领。
马云会不会销声匿迹我们还不敢断定。但我们可以断定的是:如果马云不把被自己颠倒了的平台与自己的从属关系来一次否定之否定,重新颠倒过来,把自己定位于平台的“从”位置上,那么,马云就一定会销声匿迹,日落西山。
这个世界,少了谁地球都会照样转。而只要顺应了这个世界给予的平台,再潦倒的人也会变得富有,再落魄的人也会变得辉煌。
因为有平台,财富才是财富;因为有平台,权力才是权力;因为有平台,马云才是马云。没有平台,就什么都不是了。从古至今,人与平台的关系莫不如此。千年前的蒯通是这样,今天的马云也一样。
马云今天的“销声匿迹”,其实是他自己造成的。
马云脚踢甄子丹,拳打李连杰,着实让人啼笑皆非。就马云的那点拳脚功夫,那里是甄、李的对手?马云参加的各种辩论、座谈、论坛也出尽风头,从来不“打下口”。马云心安理得地接受一些人叫他“马云爸爸”。甚至他那只有小学生水平的字、“鬼画符”般的画,他都不但感觉良好,而且认为是当今世上最好的书画作品,卖出百万之巨。
马云的“神”操作更是他恃“财”傲世的明证,他已经“视天下如无物”了,甚至还在动手拆卸国家金融平台。
如此等等,马云反复向世界展示“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然而,只要是烟火,都注定要消散。
成了中国首富的马云真的得意忘形了,把平台与自己的从属关系生生倒置过来了。就像那只藏在佛像里面的老鼠,以为它就是佛,别人是拜它,贡果是给它的,不觉飘飘然了。而就在这只老鼠从佛像肚子里神气活现地走出来的时候,猫一口就吃掉了它。
国家平台能成就马云,当然也能毁掉马云。
国家平台是什么?国家平台是时代的步伐,是天下众生的福祉,是社会关系的纽带,是国家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民族的文化认同,当然,国家平台也是个人施展才华的舞台。
比马云更分不清东南西北的也是大有人在。比如疫情以来,各地暴光的发疫情财的机构、部门和个人,不是为国家的前途命运着想,而是挖空心思地如何发不义之财,核酸检测造假者有之,慌报疫情者有之,恶意传播病毒者有之,哄抬物价搞乱市场的有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者有之。但是,不管是谁,只要你胆敢拆“台”,那么,国家就一定会把你送上末路。
爱护平台,保护平台,建设平台,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课题和义不容辞的责任,也体现每个人的觉悟高低,决定每个人的前途命运。
好了,写了不少了。让我们用这样的句子作为本文的结尾和总结吧: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