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状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xxbdf_zx/umdhjkq/众所周知,关羽之死,跟刘封未能及时援救关羽有一定的关系。这是也是后来刘备冷落并杀掉刘封的原因之一。但是,最近又有人把关羽的死,跟马超扯上了关系。认为马超当时也有机会救关羽,然而他没去。这是为何呢?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在《三国志》中,有这样的两段记载:(孙)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三国志·关羽传》公元年12月,关羽和儿子关平从麦城突围后,在一个叫临沮的地方被吴军抓住,并且被斩于那里。而这个地方,距离益州仅有二十余里。如果临沮的军队能接应关羽,他和关平也不会被吴军抓住。所以关羽和关平的死,就与临沮的守将有一定的关系了。那么当时是到底谁在守临沮呢?这就要牵扯到《三国志》中的第二段相关记载了。(刘备)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为前都亭侯。——《三国志·马超传》是的,马超居然就担任过督管临沮一职。于是乎,关羽的死,就莫名其妙的跟马超扯上了关系。那么关羽与关平之死,到底跟马超有没有关系呢?下面就详细的讲讲这件事。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一个问题:临沮这个地方到底在哪?根据《夷陵州志》的明确记载,现在湖北省的远安县就是当年的临沮,县治距离夷陵东北约一百八十里处。根据东汉政权对天下十三州的划分,临沮在当时被划归了荆州南郡管辖。那么,南郡又是哪里?南郡就是现在湖北省的荆州市和宜昌市,郡治在荆州市。那么,当时管辖南郡的人是谁呢?这个人不是别人,恰恰就是关羽自己。这样一来,事情就很清楚了。关羽负责管辖南郡,临沮又是南郡的一个县,那么临沮自然也归关羽管辖了。因此,关于关羽的被杀地点,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一个逻辑:他确实是死在距离益州不远的临沮,但是这个临沮县并不归益州管,他是死在了荆州的临沮,也就是死在了他自己管辖的地盘上。其次,我们要搞清楚第二个问题:马超到底是不是临沮守将?他本人当时到底在不在临沮驻守?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显然,马超并不是临沮的守将,他本人当时并不在临沮,并且马超一辈子压根就没去过临沮!为什么这么说呢?尽管《三国志》中明确记载了马超的记载。但很显然,马超的这个督临沮只是一个虚职而已。说它是马超虚职的理由有两点:第一、汉末三国时期有很多虚职,比如关羽的虚职就是襄阳太守,但是显然关羽从未占领过襄阳(他就是因为打襄阳和樊城,才被东吴偷袭,大意失荆州)。再比如刘备称帝后,马超后被任命为凉州牧,但是蜀汉从来没有控制过西北的凉州。所以关羽的襄阳太守、马超的凉州牧,都应该是一种虚职。第二、马超是什么身份?首先他是个反复无常之人,其次他出身于世代公侯之家。于公于私两方面来说,马超都不适合担任督临沮这个职务。毕竟临沮只是个县,刘备会允许有多次叛变经历,并且还是西凉士族出身的马超,去到一个距离成都五丈八远的小地方当都督?估计马超前脚去,后脚就跑了。并且关羽被杀前,刘备自立为汉中王。马超跟着沾光,获封为左将军,而左将军这个职务在汉朝时期是正号将军,地位崇高。刘备如果让马超以左将军的身份,还去临沮县当都督,这不是侮辱人么?综上所述,马超肯定没有到过临沮,关羽之死也与马超扯不上半毛钱的关系。马孟起表示不背这个锅!第三,我们还要搞清楚第三个问题:马超在刘备集团中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待遇?先直接抛结论:刘备给马超摆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但就是不给他实权!马超在关中与曹操大战失利后,先是回到陇右老家招兵买马,准备与曹操再战。岂不料陇右士族对他极其失望,不仅赶他走,并且还杀了他的妻女。随后马超投奔张鲁,想借张鲁之兵再战曹操。结果马超率军从汉中出岐山,又被夏侯渊打的大败。这一次他在跑路的时候,把部将和士兵全部丢弃了(庞德就是因此投降了曹操)。刘备在听说马超人心尽失,以沦落为光杆司令后,才让人去招募他。马超也很识趣,陇右老家、曹操、张鲁那里都去不了。此时若不投刘备,他还能去哪?于是,马超便带着弟弟马岱降了刘备。在归降刘备后,马超担任了如下军职:公元年5月。身为左将军、益州牧的刘备授予马超平西将军、督临沮的职务。公元年7月,晋升为汉中王后的刘备授予马超左将军一职。次于关羽、张飞。公元年4月,当上皇帝后的刘备授予马超骠骑将军、兼凉州牧。比张飞还高。从以上的军职就可以明显看出,马超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很高,但是没权。比如说,刘备刚获得益州之时,他就给了马超平西将军一职。这个平西将军,排在荡寇将军关羽,征虏将军张飞之下。但是要高于讨虏将军黄忠,翊军将军赵云。然而关张马赵四人都是有领兵权的,尤其是关羽和张飞两人,都是坐镇一方的大将:关羽负责管一州,张飞负责管一郡(巴西郡)。至于马超嘛,非常可怜的只是一个区区的临沮县都督而已,而且就这一个督县,都还是虚职。不给实权的结果是什么?就是马超在蜀汉内部的地位非常尴尬。感受一下,从马超投入刘备帐下到关羽兵败被杀,这个过程持续了大概五年。而在这五年中,关羽一直都坐镇荆州,张飞大败张郃,镇守巴西郡;黄忠也在定军山斩了夏侯渊,被破格提升为四大将军之列。赵云也始终如一的管着刘备的警卫部队,大家都在受重用。而原本地位最高,出身也最高,并且当年还是一方诸侯的马超,则在这五中,除了随刘备征汉中外(没有胜绩),完全没有展现自己的机会,对刘备也没有尺寸之功。而马超对此也不敢有半点的不满。由此来看,刘备算是捏住了马超的命门,他用高官厚禄让马超这个桀骜不驯的小军阀对他不敢有异心,彻底的拜倒在了他这个老兵油子的帐下。至于说刘备杀马超,这除非马超是活的不耐烦了,主动造反。否则刘备不会动马超一根汗毛。毕竟,马超是刘备集团当中,少有的真正出身于世代公侯的士族。最后再说刘封这个人。关于刘封为什么不去救关羽,其实只要分析一下当时的形势就一目了然了。这里先捋一下当时的时间线,都是发生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年)的事件:五月,曹操从汉中退兵,刘备遂取汉中。但是曹操并没有走远,他在长安坐镇,提防刘备来打关中。六月,刘备遣孟达攻房陵,刘封攻上庸。上庸太守申耽投降,刘备封其为征北将军,领上庸太守,仍使其镇守上庸。刘封和孟达确实占领了上庸,这里离襄阳樊城最近。但是上庸地处鄂西山区,道路非常的难走。并且刘封新占此地,当地的豪强士族都不服他们。刘备也不同意将当地的豪强消灭,而是原地留任,这无疑是刘封统治上庸的一个心头大患。(真正铲除上庸当地的申氏豪强,那还得等司马懿来干)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刘备称王后,让魏延镇守汉中,他自己回成都去了。同月,关羽出兵北伐。八月,关羽围襄樊。将曹操派来的于禁和庞德所部三万人,打的全军覆灭。许昌以南各郡纷纷反叛。十月,江东大将吕蒙乘偷袭荆州。次月,关羽在收复荆州不成的情况下,向西北方向的麦城突围,打算逃回到益州。十二月,关羽率数十骑从麦城突围,逃至距益州不过二十里的临沮县被吴军俘获,与长子关平一起,在临沮被杀害。从以上列举的时间线可看出,关羽兵败,蜀汉方面没有去援救,主要还是因为他崩溃的实在太快了。十月还在围攻襄阳,十一月就已经全军覆灭。换谁也是莫名其妙,根本来不及做反应。我记得《三国演义》中有这么一段,说是廖化从麦城突围,去到上庸找刘封求救。然而孟达劝刘封别管这事,于是关羽被杀。给人一种刘封明明有能力去救,但就是故意不救的感觉。然而我们可以设身处地的从刘封的角度去想一想,他去救关羽的难度有多大?首先他只是一支一支偏师而已,撑死了三万兵;其次他的压力也很大!东面就是曹军,南面是吴军。在东有曹军侧击,南有吴军堵截,两面受压的情况下,刘封应该怎么去救?并且上庸当地的豪强不服,刘封也知道。或许他率部去救了,关羽能生还,但是上庸当地的豪强一定会造反,地盘肯定也会丢,这个可能性极大。其实在八月份,关羽围攻樊城时,他就要求孟达和刘封从上庸发兵增援。但是两人以上庸本地土著刚刚投降,不可靠为理由,拒绝了关羽的命令。气的关羽扬言要回去教训他们。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三国志·刘封传》实事求是的说,刘、孟两人的担心是非常有必要的。说不定他们两人前脚刚走,后脚申耽申仪就叛变了,把刘封、孟达五花大绑送给曹操当礼物都有可能。毕竟申仪、申耽兄弟两人的尿性,众人皆知。这也是后来司马懿攻陷上庸后,要铲除他们的原因。后来关羽兵败被杀,孟达因为种种原因主动降魏,刘封在魏军、当地豪强的打击下,丢掉了上庸,仓皇逃回成都。注意了,刘封逃回成都时,他身上背负的罪名不仅仅是不救关羽,他是既不救关羽,还放走了孟达,还丢了上庸重地。可谓是三罪集于一身,杀掉他没有任何问题,他属于罪有应得。不过刘备当时没有打算杀他,是诸葛亮认为留着刘封是个祸害,所以才劝刘备杀他。并且刘封被处死后,刘备还为之流涕。封既至,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先主为之流涕。——《三国志·刘封传》因此,刘备杀刘封,直接原因并不是他没有去救关羽。他被杀,主要还是他的身份:不是刘备的亲儿子,但却挂着一个干儿子的名分。刘备活着还好说,能镇得住他。但是刘备一旦不在了,谁还镇的住?这已经涉及到政治斗争问题了。而政治斗争,是最不讲亲情和人性的斗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8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