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十年前的大学毕业派遣单原稿一段时光深埋

四十年前的大学毕业派遣单原稿:一段时光深埋的记忆

在这里我分享了上大学时的学生证和校徽照片,以此进行档案存储和备份。

有许多网友产生了疑问——因为他们在大学毕业时,学校已经收回了学生证和校徽,而我却仍然保留了这些物品。

如果学校规定在毕业前必须交还学生证和校徽,那我一定会按规定办理。当时的学生都很守规矩!但实际情况是,当我们毕业时,学校并没有要求我们归还学生证和校徽。仔细观察我的学生证照片,可以看到上面有学校注销章("作废")。这表明学校曾经集中收回学生证并进行了注销处理,然后再返还给我们。

我对母校这种人性化的做法表示赞赏!

今天再分享一件“个人文物”——年我大学毕业后到工作单位报到时,学校颁发的《武汉师范学院毕业生分配工作通知书》,通称“派遣单”或“报到证”。派遣单上的日期是年7月21日。

按照一般规定,大学毕业生到工作单位报到时,人事部门通常会收取这份派遣单进行存档。但我手上为何还保留着原件,我已经记不清原因了,毕竟这已经过去了40年。

我初步推测,可能是因为我的特殊情况所致。

当时我大学毕业后选择去当时的航天部基地(导弹基地)第一中学工作,这涉及到一个特殊原因。我并不是被动分配到基地(在宜昌地区当阳附近的远安县),而是我主动联系了基地,由基地向湖北省教育厅提交报告,请求将我指派到基地。

我当时的未婚妻(现在的老伴)在原核工部厂(宜昌西陵峡)担任中学英语教师。我的岳父母曾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制造厂之一的兰州厂工作。我老婆在兰州厂学校完成了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学业。在年代中期,国家计划在西陵峡建设核电站,于是我岳父母一家在年从厂调回湖北老家,加入厂参与核电站的建设。然而,由于科学家们发现西陵峡口存在地壳断层,不适合建设核电站,所以厂刚建成就被搁置了。

文革结束后,厂正式停产,员工纷纷借助关系自谋出路,纷纷调往秦山核电站、葛洲坝电厂和基地。我的配偶家认为基地致力于卫星和导弹研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他们建议我在大学毕业后申请加入基地,以便顺利将我的未婚妻也调往该地。在我的联系下,基地向湖北省教育厅提交了一份报告,请求分配年大学中文系毕业生的指标给予我。报告详细介绍了我的背景,并特别提到希望我能够被分配到基地。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了这份报告,即我并非被动被分配至基地,而是积极申请去的。

另一特殊情况是,在我抵达基地报到之前,我的人事档案就已提前数日由武汉师范学院寄送至航天部基地人事部门。

或许是因为基地已经对我的情况了如指掌,所以在我报到时,他们甚至没有收走我的调动单。

令人惊讶的是,这张调动单上竟然有一个错误,将我的姓氏“程”错误地写成了“陈”。然而,我一直珍藏着这张含有错别字的调动单。

我猜想,在全国范围内的大学毕业生中,或许只有我手中拥有这份大学毕业分配工作的调动单原件。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6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