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在建国之后,为了重大工程的需要,我国可能会调整某个区域的区划。例如在建国初期,为了尽全力治理黄河泛滥的问题。年,我国组建了平原省,平原省由河南省的黄河以北地区、河北省南部5个县、山东省的西部组建,总计划分为6个专区,省会城市设立在新乡市。
进入50年代中期,为了治理洪泽湖的需要,安徽省与江苏省出现了区划变动。江苏省的砀山县、萧县,划入了安徽省管理。与此同时,安徽省的泗洪县、盱眙县,划入了江苏省管理。类似的区划变动还有很多,例如河南省与山东省、四川省与云南省等等。当年,三峡省的雏形就是以四川省、湖北省的部分区县,组建一个全新的省份。
早在五六十年代,我国就有建设发展三峡工程的宏大规划,还出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著名诗句。但是在五六十年代,我国的经济基础非常薄弱,三峡工程的投资太大,根本无力承担这么大的经济投入。因此,三峡工程的准备工作早早预备,实际开展时间则一再延后。
进入8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逐步拥有了一定的资金储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三峡工程被再次提上了日程。围绕三峡工程的建设,出现了两个必须解决的问题。第一,工程量巨大,需要建立辽阔的蓄水区。第二,蓄水区内的群众,需要迁移到其他地区。这牵扯到了方方面面的问题,例如工程建设、人员安置等等。
由于牵扯的问题很多,又需要具体落实,有人建议,以三峡工程为中心,在西南地区建立一个省级特区。还有人建议,干脆以三峡工程为中心,在四川省东部、湖北省西部等地,直接组建一个新的省份。不得不说,这样的建议有一定的实际考虑。年2月,我国建立了三峡工程筹备领导小组。
年7月的一次重要会议上,出现了关于三峡工程的具体要求:“为加快三峡电站的建设,妥善解决三峡库区的移民问题,决定成立三峡特区,川鄂两省凡有移民的地区,均划归三峡特区管辖”。不过在具体推行过程中,又要面临很多实际问题,例如特区的驻地、特区与周边各省的关系等等、特区的管辖范围等等,这些都需要一步步落实。
到了年,三峡特区改为了三峡省,并且设立了三峡省筹备组。按照年的规划,三峡省由:湖北省宜昌地区的宜昌县、宜都县、枝江县、当阳县、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县、五峰县、宜昌市、巴东县。四川省涪陵地区的涪陵市、南川县、垫江县、丰都县、武隆县、秀山县、酉阳县、黔江县、彭水县、石柱县,四川省万县地区的万县市、万县、开县、梁平县、忠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城口县等地组成。
总计涉及了湖北、四川两个省的3个地区,合计由30个县组成三峡省。至于三峡省的省会,确立在宜昌市。起初,三峡省筹备组认为经过1年时间的准备。在年,能够正式组建三峡省。这个方案推出以后,一部分人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意见,这些意见也是实际情况。
首先,宜昌市属于北省的重要城市,如果脱离了湖北省,成为了三峡省的省会。那么,对于湖北省的西部地区的建设、规划,都会造成不小的影响。第二,三峡省计划管理的30个县中,有24个县属于国家级或者省级贫困县。经济实力非常薄弱,依靠三峡省自己的力量,负担太重。而且这些地区基本上以山地和丘陵地带为主,对于长远发展不利。
就在筹备组反复考量的过程中,三峡工程方案进行了改变。起初,三峡蓄水区的水位,维持在米左右。后来经过计算,如果仅仅蓄水米,从武汉、南京等长江中上游而来的各种大中型轮船,根本就无法通过三峡工程。只能通过各种中小型船只,原本规划的万吨轮通航能力大大降低。这是一个大问题,为了做到精益求精,实现大型船舶的通航,促进、带动西南各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峡工程方案进行了很大的修改,蓄水区的水位提升到了米以上。这就意味着原来划定的蓄水区面积,还会进一步扩大,涉及更多的区域、人口。这个任务量太大,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太重,依靠经济实力非常有限的三峡省,会面临很大的问题。经过各方面的考虑以后,年5月,我国发布了《关于将三峡省筹备组改建为三峡地区经济开发办公室的通知》,三峡省筹备组撤销。
虽然三峡省的筹备被停止,但三峡工程仍在进一步推进。随着工程建设、蓄水区人口迁移等一系列需要,我国逐步提高了重庆市的管辖权限,并且代管了四川省东部的部分地区和地级市。年,重庆市又一次成为了直辖市,四川省东部的3个地级市和地区,划入了重庆市管理。其实,从重庆市的管辖范围,我们不难看出。
当年,计划纳入三峡省的四川省东部地区,后来基本上都划入了重庆市,而且区域进一步扩大。从三峡工程项目的角度来说,重庆市属于当年三峡省的升级、扩大版。当然了,重庆市经济实力雄厚,成为直辖市以后,与四川省相互配合,组成了赫赫有名的川渝城市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