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清洁的水、悠悠的山,你的宝马车又有什么意义?”这是《山楂树之恋》中的一句经典台词。这部张艺谋改编拍摄的同名电影也被广大观众予以好评,而《山楂树之恋》电影的取景地——宜昌市远安县,也因清澈的溪水,纯净的湖面,绿树成荫的山坳被更多人知晓,但远安县可不仅仅是著名电影取景地这么简单。
今年7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江清水引路来,赓续青春百年志》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湖北省远安县,考察其中的水文化资源。
(图为远安县水利局一级主任科员肖运喜)
当日上午,团队来到远安县水利局,参加当地为配合团队考察举办的座谈会。座谈会上,远安县水利局一级主任科员肖运喜介绍了远安县水利建设相关的重点内容。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当地水利局很重视水文化传承工作,在-年就已经考虑做水文化收集工作,先后组织了“重走东干渠”和“沮漳动脉”两次较大的活动,通过纪实手法记录下在水利建设过程中历史名人、老干部等人员的感人事迹。
“沮江水小漾微澜,两岸渔人试钓杆,帆影随风看上下,终年兀坐傍沙滩”,这是个当地古代民谣,形象地描绘出了沮河两岸边上人们生活的景象,也表现出了沮河水系的诗情画意。
据清同治五年《远安县志》记载,远安仅靠37口塘堰灌溉农田,供给水量难以满足百姓灌溉需求,一遇到干旱时期便会因为水源不足无法灌溉庄稼,导致粮食颗粒无收。据记载年,宋楷继任远安县令,见沮河水量丰沛,可引以灌溉,亲往勘察,随率民众修建了东坪堰,之后又相继修建7处低堰工程,采用活松木桩夹加鹅卵石成堰,以抬高水位,凿沿岸红砂岩成渠,引水灌溉两岸农田,以解决农田灌溉和生产生活用水问题,被称为“远安沮河八大河水”,两三百年来,一直浇灌着阡陌农田。后来继续效仿建造了堰坝工程,才逐渐把灌溉问题基本解决。肖运喜告诉团队,在“沮河八大河水”的建设方面,远安与都江堰的设计思路非常接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对都江堰的传承。
随后,肖运喜带领团队前往桃花渡、双河堰、东庄堰、盈霖堰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当代的水利建设成果:水美乡村建设。走在田野的小路上,肖运喜给团队介绍,沮河已经进行了16处生态改造工作,很多当年用木框堆砌鹅卵石形成的低堰经过几百年的冲刷,框架结构早就难堪重任,若继续使用,不但会减弱原本的功能,还可能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后来当地水利局因地制宜,在维持这些小堰稳定性、功能性的同时,又能够使其自主调节生态回流,形成自然生态保护。
(图为桃花渡)
来到董家村,这里的双河堰始建于年,随着岁月的冲刷,老堰体早已破败。秉承水美乡村的建设理念,水利部门对其进行了重建工作,现如今是由混凝土组成的阶梯式堰坝。在上空看去,形状好像莺一样,展翅在双河之上,所以双河堰如今又叫双河听莺,水流穿过时形成的白色水帘美轮美奂,并且泉水下落的声音宛如音乐一般非常悦耳。这个小型堰坝在保留原有自然生态的同时提高其功能性,并且把简单的水利工程打造成了一个水景观,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打卡拍照。
“我们为什么叫它双河听莺?这是有说法的,”肖运喜说道:“这里是鹿苑河在这里汇入沮河干流之处,此处卧柳茂密,形态优美,水鸟在堰上水面上觅食嘻戏,由“卧柳”联想到“听莺”,所以叫双河听莺。”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俯瞰生态改造后的双河堰形似一只展翅飞翔在沮水之上的大鸟,又像被顽童放飞天空的一个巨大的纸鸢,远安县充分发挥优质自然资源和生态禀赋,借助自然条件,生态修复河湖水环境,既提高了河道行洪能力,又恢复了双河堰原有的灌溉功能,更增加了河道低堰的生态功能,同时既最大程度地保护了自然环境,又赋予其诗意,真正地将艺术书写在了大地上。
(图为双河堰。远安水利局曾江勇供图)
(图为双河堰。陈浩然供图)
水美乡村,诗画远安,除了双河堰的自然壮美,还有东庄堰和盈霖堰的诗情画意,这三个堰都秉承着“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大地艺术设计。
(图为形似“玉如意”的东庄堰。远安水利局曾江勇供图)
据了解,原来的盈霖堰过洪断面较小,水过大后就会淹没道路,阻断通行。而经过改造,堰堤把拦水、景观功能融为一体,在完善水利功能的同时造就了拥有“大地艺术”的风景地。边在堰堤上考察,肖运喜对团队强调,水利建设中更应该注重生态保护。所以在建设盈霖堰堰堤时,设计师们对其进行了生态改造,让堰堤保留了基本的生物洄游功能。同时为了美观,设计了呈弯月状的堰堤,从空中看就像一个半圆的月亮。并且堰体的建造材料是从原河流中寻找的石头搭建而成,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本土”的自然风光。当河水冲刷着这些嶙峋的顽石时,仿佛形成了一种“清泉石上流”的别样氛围。
(图为取意“清泉石上流”的盈霖堰。陈浩然供图)
(图为盈霖堰。远安水利局曾江勇供图)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在宜昌人的心目中有着难以或缺的重要意义,一代一代宜昌水利工作者的无私奉献,为当地百姓、为祖国水利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每个时代的水利人的目标与期望都是不一样的,老一辈的水利工作者在艰难困苦中完成了中国水利建设的开端。新一代水利人将生态保护时时放在心上,远安县将二百余年前的小型水利设施与大地艺术取材自然、保护自然的旨意相结合,在保留其功效性、恢复堰坝洄游功能的同时,创造出一道道极富文化内涵的风景线。宜昌各地区新一代水利工作者也将继续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在水利建设做到更好的同时,把水资源生态保护做到更好。
审核:潘瑞凯
责任编辑:杨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