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宜昌8月22日电(通讯员周小倩)7月16日至8月15日,华中师范大学心心火义教之家远安支教队在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开展了为期一月的暑期支教活动。心心火义教之家(以下简称心心火)成立11年来,始终秉持着“关爱农民工子女,提高师范生技能”的社团宗旨,在暑期开展支教实践,为一些地区的孩子们带去形式多样化的支教课程、集体活动。
今年是心心火来到远安的第八个年头,也是远安县开展阳光家园项目的第八年。年,远安县在政府的引导下,依托基层群团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创办了阳光家园。自创办以来,远安县政府就与心心火建立了合作关系,将阳光家园与暑期支教夏令营联合开办。今年,心心火远安支教队的20名队员继续奔赴远安县旧县镇、茅坪场镇,在何家湾、洪家村等5个村庄开办暑期支教夏令营。特色课程、趣味活动、走访调研、文艺汇演,丰富的课程和活动,帮助孩子们收获了一个充实的暑假。
特色课堂:寓教于乐,丰富多彩
由于各个支教点学生人数不一,加上实际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学上采取混龄教学的形式。但学生来自从幼儿园到小学六年级的各个年级,年龄跨度较大,给支教课程的开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确定支教课程时,队员们选择的教学内容就尽可能地满足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学习内容。瑜伽、手工、美术、趣味地理、健身操、武术、远安民间故事……61门不同内容的支教课程,将孩子们的夏令营生活装点得丰富多彩。
在郭蓉开设的民间故事课上,茅坪场村的孩子们了解了回马坡的由来,认识了关公,知道了远安当地的旅游景点鸣凤山山名的来历,也通过自己的演绎,重现了包公审案的历史故事。在涂姿颖开设的美术课上,“色彩的奥秘”、“小小扎染”、“风景写生”等内容都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考虑到小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程度,队员们在教学时都尽可能地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课堂不再是老师的独角戏,而是通过设置一些互动环节、课堂小游戏等来增加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希望孩子们在做中学、玩中学,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尽量寓教于乐,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队长袁文荃说道。
瑜伽特色课堂上孩子们以瑜伽动作来玩“木头人”游戏。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周小倩摄
集体活动:形式多样,趣味无穷
除了丰富多彩的特色课堂活动,每个周三和周五下午,支教队课程组都为孩子们设置了集体活动。每个周三下午,五个支教点的孩子们会看一场电影。《寻梦环游记》、《花木兰》、《里约大冒险》、《疯狂动物城》……孩子们在观影的快乐中也感受到了电影主人公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到了周五下午,则是趣味运动会、“阳光好声音”歌唱大赛、环保时装秀、诗词大会等集体活动。
在洪家村、徐家庄两个支教点举办的歌唱大赛都赢得了许多孩子的喜欢,队员们也禁不住和孩子们唱起歌来。以“品诗风古韵,赏诗意茅坪”为主题的诗词大会,则给茅坪场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诗词文化盛宴。运动课程丰富的石桥坪、何家湾两个支教点开办的趣味运动会,都让孩子们在运动的过程中收获了快乐,体会到团队合作的意义。
石桥坪分营开展的趣味运动会。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杨帆摄
走访调研:点亮星光,拉近距离
在支教的一个月里,队员们还利用课下休息的时间组织学生填写调研问卷,周末则到学生的家中走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5个支教点,份调研问卷,50余次家庭走访调查,队员们希望通过走访调研,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人口总数不足20万的远安,不少农村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参加夏令营的许多孩子都由爷爷奶奶照管,他们的爸爸妈妈大多在外地务工,家庭教育也主要是爷爷奶奶在负责。
通过家访,队员们还了解到一些特殊的情况。一些在夏令营中乖巧、内敛或调皮的孩子可能来自单亲家庭,可能自身有残疾,可能从小就离开父母和爷爷奶奶一起长大。当谈到孩子未来教育的规划时,不少家长都表示顺从孩子自身的发展,也希望孩子能多读书,有一个更好的未来。从家访中了解了情况后,队员们增加了对某些孩子的